按 Enter 到主內容區
上方圖片
:::

桃園文學作家

呂秀蓮

  • 出身地桃園市, 桃園區

呂秀蓮是桃園人,臺灣政治人物及作家,曾任桃園縣縣長、立法委員、中華民國副總統等職務。她積極參與婦女運動、民主運動和臺灣獨立運動,並著有許多關於政治、社會和女性議題的著作。 1944年出生於桃園,是當代臺灣女性主義思想的先鋒。1971年,呂秀蓮以「拓荒者」為筆名,在報紙發表〈傳統的男女角色〉一文,敲起臺灣「女界鐘」,後於1976年與有志一同的女作家們創立「拓荒者出版社」,包含施叔青、曹又方、黃慧鶯、王中平等,以婦運結合出版。雖僅存活兩年卻啟蒙、拓寬了女性意識及運動。 代表作品有:池畔風、拓荒者、望遠山;《呂秀蓮作品集》(作品集全冊16 本)

圖片1:呂秀蓮

作家小傳

筆名池畔風、拓荒者、望遠山,籍貫臺灣桃園,1944年6月7日生。臺灣大學法律系畢業,美國伊利諾大學比較法學碩士,哈佛大學法學研究所碩士。曾任行政院諮議、專員、科長、拓荒者出版社社長、美麗島雜誌社副社長、立法委員、桃園縣縣長、民主進步黨中央常務委員、代理黨主席、中華民國第10、11屆副總統等職。呂秀蓮的創作文類以論述、散文和小說為主。在評論方面,她用女性主義的觀點來品評兩性關係及臺灣政治社會問題。她的小說擅長描述親情、友情、愛情與鄉情之間的糾葛,有其獨特之處,其所倡導的新女性主義也常反映在作品之中,小說集《這三個女人》是其創作生涯的一種突破,成功地描繪了現代女性的面貌與特質,並具有嚴謹的結構。

自 1970 年代起,有些社會思潮蠢蠢欲動亟思改變,例如,呂秀蓮在美國學成歸國後,1974 年的散文集《新女性主義》慷慨激昂的主張女性擺脫男性沙文意識掌控的自主權利。到 1980 年代,呂秀蓮因「美麗島事件」,入獄在獄中寫成的短篇小說集成《這三個女人》,依然高舉著新女性主義大旗。

創作文類以論述、散文和小說為主。在評論方面,她用女性主義的觀點來品評兩性關係及臺灣政治社會問題。她的小說擅長描述親情、友情、愛情與鄉情之間的糾葛,有其獨特之處,其所倡導的新女性主義也常反映在作品之中,小說集《這三個女人》是其創作生涯的一種突破,成功地描繪了現代女性的面貌與特質,並具有嚴謹的結構。

上一筆
下一筆

寫作年表

  • 1970年 以「拓荒者」為筆名,在《中國時報》人間副刊撰寫專欄,倡導新女性主義
  • 1980年 出版《新女性主義》,引發臺灣社會對女性議題的關注
上一筆
下一筆

著作資源

  • 最後更新:2025/03/25
  • 瀏覽次數:43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