按 Enter 到主內容區
上方圖片
:::

桃園文學作家

鍾肇政(九龍、鍾正、趙震、路加、路家)

  • 出身地桃園市, 龍潭區
  • 居住地桃園市, 龍潭區

鍾肇政(1925-2020)為壯闊長篇「大河小說」的開拓。 筆名有九龍、鍾正、路加、路家等。客籍,出生於日治時期臺灣新竹州大溪郡(今屬桃園市龍潭區)。曾任小學教師、東吳大學講師、臺灣客家公共事務協會理事長、總統府資政;又曾長期主持《臺灣文藝》編務及出任《民眾日報》副刊主編,推展臺灣文運貢獻卓著,被尊為臺灣文學之母,與賴和相互輝映。戰後開始學習中文,是典型的戰後第一代作家。作品以長篇小說為主,主要反映日據時代與光復前後臺灣人民的痛苦和抗爭,具有濃郁的鄉土情懷。曾得過中華文藝獎章,國家文藝獎等多項獎項。 林央敏《桃園文學的前世今生》列入「威權時期的第一代作家」。

圖片1:鍾肇政(九龍、鍾正、趙震、路加、路家)

作家小傳

彰化青年師範學校畢業,臺灣大學中文系肄業。曾任教師、《民眾日報》副刊主編、臺灣文藝雜誌社社長、東吳大學東方語文學系兼任講師、總統府資政、為臺灣筆會會長、臺灣客家公共事務協會理事長、臺北市客家文化基金會董事長,1957年曾發起《文友通訊》(1957年4月~1958年9月)。專事寫作,並為寶島客家廣播電臺董事長。

是臺灣重要的客籍小說家,被譽為「臺灣文學之母」。他一生創作不輟,以《魯冰花》、《濁流三部曲》、《臺灣人三部曲》等作品享譽文壇。除了文學創作,鍾肇政也積極參與社會運動,推動客家文化保存和臺灣民主化進程。他為團結本土作家,於1957年發起《文友通訊》刊物,並舉辦文友聚會。

創作文類以小說為主,兼及論述、散文、傳記。鍾肇政創作數十年來,著作等身,1961年發表《濁流三部曲》,為開啟臺灣「大河小說」創作的第一人。他的長篇小說,可分為兩大系列,一是以《濁流三部曲》為代表的自傳體小說,以終戰前夕一個知識青年的成長,反映了整個時代、社會蛻變的軌跡;一是以《臺灣人三部曲》為代表的歷史素材小說,呈現五十年淪日史的真正面目,另外,寫霧社事件的《馬黑坡風雲》、《高山組曲》,也可歸屬此一系列。他的短篇小說則顯現了勇於接受新事物、不斷成長的特色,彭瑞金曾做深入分析:「《殘照》、《輪迴》時期的鍾肇政短篇,對生命的奧祕,對人際的悲歡離合,對人心靈深處隱晦的情欲愛恨,多所窺探。」「從〈中元的構圖〉到〈白翎鷥之歌〉,作家悲天憫人的胸懷不但逐層展露出來,而且漸深漸廣,作家的心靈人格在這裡完成。」1957年發起的《文友通訊》,為戰後第一份作家聯誼性的通訊媒介。1965年編選《本省籍作家作品選集》及《臺灣省青年作家叢書》,具有其文學史價值。另有翻譯日本文學及日據時代臺灣作家等作品多部。

曾獲中國文藝協會文藝獎章、臺灣文學獎、教育部小說創作獎、嘉新新聞獎基金會小說創作獎、吳三連文學獎、國家文藝獎、二等景星勳章、總統文化獎百合獎、二等卿雲勳章、首屆客家終身貢獻獎等獎項。

上一筆
下一筆

寫作年表

  • 1925年 1月20日生於桃園縣龍潭九座寮祖厝。
  • 1928年 隨父親遷居台北大稻埕,開始學會說福佬話。
  • 1951年 4月生平第一篇文章〈婚後〉,發表於《自由談》第2卷第4期。
  • 1953年 撰寫首篇長篇小說〈迎向黎明的人們〉,投於中華文藝獎金委員會,未獲發表。開始嘗試翻譯。
  • 1955年 發表短篇小說〈老人與山〉,刊於《文藝創作》。
  • 1957年 4月與鍾理和許炳成、廖清秀、施翠峰、李榮春、陳火泉等人發起油印式作品輪閱刊物《文友通訊》,是戰後台籍作家第一次的私下串聯。至1958年5月止,共計16次通訊。並與鍾理和開始密集通信。
  • 1960年 發表第一部長篇小說《魯冰花》於《聯合報》副刊
  • 1960年 10月與文心、林海音等人共同組織「鍾理和遺著出版委員會」,出版鍾理和小說集《雨》,由臺北文星書店發行。
  • 1960年 10月與林海音等人組成「鍾理和遺著出版委員會」,由文星書店出版小說集《雨》。
  • 1960年 12月獲台北市第六屆扶輪社文學獎。
  • 1961年 發表《濁流三部曲》
  • 1964年 4月擔任吳濁流所創辦之《台灣文藝》編輯。
  • 1965年 10月編輯《本省籍作家作品選集》10冊(文壇社)及《台灣省青年文學叢書》10冊(幼獅書店)。
  • 1966年 4月以〈骷髏與沒有數字板的鐘〉獲第一屆吳濁流「台灣文學獎」佳作獎。
  • 1966年 5月《大圳》由台灣省新聞處出版。獲中國文藝協會第七屆文藝獎章小說創作獎。
  • 1968年 6月長篇小說《沉淪》由臺北蘭開書局出版。分上、下冊,並獲得嘉新水泥公司文化基金會之「嘉新新聞獎第四屆文藝創作獎」,此書後由鍾肇政本人改編為電視劇「黃帝子孫」,游娟製作,並於10月、11月在臺視播出。
  • 1977年 3月繼吳濁流先生之後接任《臺灣文藝》雜誌社長兼編輯,發行《臺灣文藝》革新第1號(總號54號)。
  • 1983年 4月長篇小說「高山三部曲」完成〈川中島〉、〈戰火〉二部,第三部因故未寫。此二部後改名「高山組曲」。
  • 1989年 4月長篇小說《魯冰花》改編成電影開拍,於本年上映。
  • 2004年 10月17日應邀參加由臺南國家臺灣文學館舉辦「鍾肇政與葉石濤──國家臺灣文學館周年慶暨北鍾南葉八十大壽誌慶主題書展」。
  • 2015年 7月桃園市政府設立「鍾肇政文學獎」鼓勵文學創作。
  • 2016年 3月獲第35屆行政院文化獎。
  • 2019年 林央敏《桃園文學的前世今生》列入威權時期的第一代作家
  • 2019年 4月20日應邀出席「鍾肇政文學生活園區」開幕儀式。
上一筆
下一筆

著作資源

  • 最後更新:2025/05/20
  • 瀏覽次數:92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