按 Enter 到主內容區
上方圖片
:::

桃園文學作家

陳銘磻

  • 出身地新竹市, 石坊里
  • 居住地桃園市, 桃園區

1951年生於新竹,2011年移居桃園。世界新聞專科學校廣播電視科畢業。曾任國小教師、臺視「書香」節目主持人,電影編劇、《愛書人》雜誌社社長兼總編輯等,現專事寫作。創作類型涵蓋散文、小說、報導文學和旅遊文學等,作品曾獲中國時報報導文學優等獎。是臺灣重要的報導文學作家和散文家,作品關注社會議題和弱勢族群,並以細膩的筆觸描寫生活中的點滴和人生的感悟。 曾獲中國時報報導文學獎、金鼎獎最佳出版品獎等。著有《賣血人》、《最後一把番刀》、《父親》、《陳銘磻報導文學集》、《夢浮伊豆》、《花心那羅》、《雪落無聲》、《新店渡》、《三島由紀夫文學の旅》、《跟著夏目漱石去旅行》、《跟著芥川龍之介訪羅生門》、《我在京都尋訪文學足跡》、《我在奈良尋訪文學足跡》、《幽玄》、《片段作文》、《情緒作文》、《國門之都》等逾百本。

圖片1:陳銘磻

作家小傳

中年移居桃園成為「桃園新住民」,即走訪桃園各地文學景點,同時穿插該地歷史、人文脈絡簡介,書寫在地之美,彙為《國門之都》一書,以在地文學旅行的角度,展現桃園文學地景,以細膩的報導文學筆觸,深刻描寫國門之都的氣勢,深刻傳達他對桃園在地文學發展的關注熱忱。


1951年出生新竹市石坊里,超過50年的創作生涯,截至2024年,總計寫作出版了118冊各類文學作品,以〈最後一把番刀〉獲中國時報第一屆報導文學優等獎。曾獲金鼎獎最佳出版獎。喜歡日本旅行,舉辦過畫展、文學展、文學旅人私房收藏展,以及數十冊文學旅行之作。父業教師、新聞記者、雜誌社、出版社創辦人。

少年時代受父業影響、散文大家羅蘭安全島廣播節目啟發,發願以寫作為畢生職志。陳銘磻的父親是新聞記者,他自小就跟著父親跑新聞,耳濡目染之下,對寫作產生興趣。他也曾擔任教職,並在部落服務,這些經歷都成為他日後寫作的養分。

曾任國小教師、電台廣播節目主持人、雜誌社總編輯、出版社發行人、電影香火編劇、耕莘寫作會主任導師、救國團復興文藝營駐隊導師、大愛電視台發現節目主持人。獲2009年新竹市名人錄。以〈最後一把番刀〉獲中國時報第一屆報導文學優等獎。曾獲金鼎獎最佳出版獎。喜歡日本旅行,舉辦過畫展、文學展、文學旅人私房收藏展,以及數十冊文學旅行之作。

超過50年的創作生涯,截至2024年,總計寫作出版了118冊各類文學作品:賣血人、最後一把番刀、報告班長、陳銘磻報導文學集、尖石櫻花落、源氏物語之旅、川端康成文學の旅、三島由紀夫文學の旅、跟著夏目漱石去旅行、一生必讀的50本日本文學名著1、2、片段作文、國門之都、木藝師游禮海、大漢溪紀行、尖石風物詩、給人生的道歉書、我的少爺時代、日本文學館紀行、記得你的好、文學旅人等。

寫作年表

  • 1967年 於磐石高中主編〈磐石青年〉,訪問任教東門國小的小說家邵僩,開啟文學創作。
  • 1968年 開始在中國時報、台灣時報、台灣新生報、國語日報、青溪雜誌、文壇雜誌發表散文、小品。
  • 1969年 追隨父親採訪七虎少棒隊在清華大學集訓,啟動生平初次現場採訪的報導寫作。
  • 1971年 春徵召入伍,是年於營區寫作〈窗前的玫瑰〉歌詞,獲「金曲小姐」洪小喬主持的「綺麗屋」節目青睞,譜曲成歌。
  • 1973年 12月北上應試,進入小說家曹又方主編的《老爺財富》雜誌任中文編輯。
  • 1974年 6月《老爺財富》停刊,受聘進《佳佳月刊》任總編輯,訪問羅蘭、黃春明,引領寫作意願。
  • 1975年 4月在勝夫書局出版生平第一本著作《車過台北橋》。
  • 1977年 出版《部落․斯卡也答》,開啟以泰雅族原民人文為主題的寫作。是年受聘《愛書人雜誌社》與封德屏聯合擔任主編。
  • 1977年 追隨高信疆從事報導文學寫作。
  • 1978年 08月〈賣血人〉一文在《中國時報》人間副刊發表,引起熱烈迴響。
  • 1978年 10月以〈最後一把番刀〉獲《中國時報》第一屆文學獎報導文學優等獎。
  • 1979年 父親於1955年創辦的「號角出版社」遷址台北市金門街營運,身任發行人兼總編輯,出版第一本叢書《石坊里的故事》。
  • 1979年 與導演徐進良合作,聯合吳念真、林清玄編寫中央電影公司年度大戲《香火》劇本。
  • 1980年 受邀進中廣公司與製作人潘麗芳主持每週一回的廣播節目,5年。
  • 1980年 擔任救國團復興文藝營駐隊教師、大專青年期刊編研會駐隊教師,10年有餘。
  • 1981年 與陳皎眉教授聯合主持台視《人․ 書․生活》節目。
  • 1981年 1月《賣血人》獲愛書人雜誌讀者票選「十大受歡迎好書」倉頡獎。
  • 1981年 3月主編台灣第一本報導文學討論集《現實的探索》(東大出版社)。
  • 1983年 10月結婚,作家羅蘭擔任證婚人,導演梁修身、演員井莉擔任介紹人,導演吳念真任司儀。同日出版《情話》,進入金石堂書店暢銷書排行榜第一名近一年之久。
  • 1984年 創辦《散文季刊》雜誌。
  • 1985年 開始在耕莘寫作會擔任編採班導師、主任導師,歷時10餘年。
  • 1986年 編著《報告班長》,經蒙太奇電影公司購得版權,改編成電影。
  • 1989年 以沈芸生為筆名主編系列《軍中笑話》數十本,本本橫掃金石堂書店暢銷書排行榜第一、二、三名。
  • 1991年 春天日本東京電視專程來台拍攝主編書籍《廁所文學》單元。
  • 2000年 進寶島新聲電台主持《阿磻一族》廣播節目,約5年。
  • 2001年 前往伊豆進行《伊豆の舞孃》文學之旅探訪,開啟日本文學地景寫作。
  • 2002年 完成《伊豆夏日某天》日本文學地景出版。
  • 2003年 〈聽見櫻花雨落聲〉入選九十二年散文選(九歌版)。
  • 2003年 協助新竹縣尖石鄉公所在那羅部落設立台灣第一條「那羅花徑文學步道」。
  • 2005年 1月15日經「明暐紙器機械公司」董事長劉明創拋磚引玉新台幣100萬、信義房屋董事長周俊吉30萬及藝文界人士贊助,建造台灣部落第一座「那羅文學屋」,屋內陳設台灣第一本高220公分的書冊、部落文學相關資料、講演活動空間等。
  • 2005年 夏民視《異言堂》製播〈陳銘磻的部落文學夢〉。
  • 2010年 6月進行「日本文學地景紀行」寫作,《我在日本尋訪源氏物語的足跡》等17本書陸續出版。
  • 2010年 春新店市公所在祕書張程鈞與課長陳麗卿推動下,於碧潭和美山成立文學步道,選用陳銘磻14首新店地景的美文立碑,成為新北市文學地景之一。
  • 2013年 2月華視《點燈》節目製播〈那羅部落的櫻花夢―陳銘磻的心靈故鄉〉單元。
  • 2015年 3月27日在台北誠品敦南店舉辦《幽玄―陳銘磻寫作出版100冊》發表會,百餘位文學家、出版界人士參加。
  • 2016年 7月2日在桃園市文化局舉辦《國門之都―人文地景紀行之桃園再發現》新書發表會。
  • 2021年 2月27日於桃園文化局五樓舉辦《給人生的道歉書》發表會。3月號《聯合文學雜誌》「當月作家」專欄,由中原大學向鴻全教授以四千餘字,訪談《給人生的道歉書》寫作過程。同年4月號第426期《文訊》雜誌「資深作家」專欄,同由向鴻全教授執筆報導〈用無盡的深情和寫作回應生命的全能作家陳銘磻〉。
  • 2023年 3月29日~5月21日在桃園市立圖書館新總館6樓舉辦《日本文學館物語—陳銘磻日本文學行旅私房收藏展》,展出旅行日本40餘年,收藏的珍貴文學物件。
上一筆
下一筆

著作資源

  • 最後更新:2025/03/17
  • 瀏覽次數:183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