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桃園文學作家
古蒙仁(林日揚)
- 出身地雲林縣, 虎尾鎮
- 居住地桃園市, 中壢區
本名林日揚,「古蒙仁」為其筆名。 古蒙仁畢業於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系,並取得美國威斯康辛大學文學碩士學位。他曾任職於中國時報社、中央日報社、桃園國際機場公司等。他的創作以報導文學著稱,擅長描寫臺灣社會今昔變遷的人事滄桑,關切市井中的小人物。 先以報導文學聞名的古蒙仁,1980 年代後繳出的散文成績單有《流轉》、《小樓何日再東風》、《吃冰的另一種滋味》等,文字樸實簡練。古蒙仁於2010 年後遷居桃園,開啟人生與文學創作的新階段,2017 年出版的《青埔悠活》寫他在中壢青埔悠然自得的新生活,同時帶著人文紀實的眼光看著青埔急速開發得與失的樣貌。古蒙仁搬居至中壢也沒忘情報導文學,2018 年出版的《木藝之都:大溪的木藝家族》既有大溪木器發展的歷史爬梳,也勾勒紀錄了好幾位木藝職人的創作軌跡,為大溪木藝文化留下更多真與美的文字敘述。

作家小傳
本名林日揚,籍貫臺灣雲林,1951年10月5日生。輔仁大學中文系畢業,美國威斯康辛大學文學碩士。曾任教於中興大學、中央大學及銘傳大學,並曾任職《中國時報》撰述委員、《中央日報》副總編輯、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副執行長、雲林縣文化局局長。現任行政院文建會主委辦公室主任。曾獲時報文學獎、吳三連文學獎、中興文藝獎章、中國文藝協會文藝獎章。古蒙仁的創作文類有散文、小說和報導文學。從大學時代即以小說成名,其後上山下海,從事報導文學的寫作,頗受重視。
古蒙仁是一位報導文學作家,作品風格細膩,充滿人文關懷,關注社會底層人物的困境和奮鬥,並以深刻的觀察和細膩的筆觸,描寫人生百態和時代變遷。
從大學時代開始從事文學創作,早期以小說為主,後來轉向報導文學。他曾任職於新聞媒體,並參與過許多社會觀察和採訪,這些經歷都成為他日後寫作的養分。
1970 年代臺灣報導文學昂揚起步, 1978 年《中國時報》舉辦的第一屆時報文學獎,設置了報導文學類獎項,那一年,古蒙仁以〈黑色的部落〉獲獎,〈黑色的部落〉選擇新竹縣尖石新光部落,除報導紀實之外,也有感性關注的面向與省思。
代表作品有《黑色的部落》、《消失的水平線》、《吃冰的滋味》、《青埔悠活:在地的美好時光》等。
寫作年表
著作資源
- 最後更新:2025/03/25
- 瀏覽次數:5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