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桃園文學作家
李獻璋
- 出身地桃園市, 大溪區
- 居住地桃園市, 大溪區
大溪出生的李獻璋,可謂臺灣民間文學的推手。 新竹州大溪郡大溪街(今桃園縣大溪鎮)人,享年85 歲。畢業於早稻田大學文學部哲學科,早年受五四運動的啟發,加上臺灣鄉土話運動的刺激,對福佬話與其民間的文學發生興趣。喜愛歌謠,率先投入民間文學整理與臺灣話文的研究,對臺灣文化保存研究貢獻甚大。 專注於臺灣民間文學、民俗學、語言學的考究,編著作品有《革新》刊物、《臺灣民間文學集》、《臺灣小說選》、《福建語讀本》、《福建語法序說》、《媽祖信仰研究》。

作家小傳
是一位民俗學家和語言學家,畢業於早稻田大學文學部哲學科。致力於臺灣民間文學和語言的研究,並出版了《臺灣民間文學集》、《福建語讀本》等著作。
因接觸胡適論文集,始致力於研究白話文,是專研臺灣語言問題的民間學者,撰有〈台灣鄉土話文運〉一文。在臺灣文學史上,李獻璋最為人所稱道的是他所編纂的《台灣民間文學集》一書。本書廣泛搜羅各種民歌、童謠、謎語、再加上傳說故事23篇,於1936年6月編成。這也是第一部由臺灣人主編出版,內容較為完整的臺灣民間文學文學總集。
作品以學術研究為主,對臺灣民間文學和語言的保存研究有重要的貢獻。自幼學習漢文,並對臺灣的民間文學和語言產生濃厚的興趣。也積極參與社會運動,並關注臺灣的文化發展。
日治時期 1930 年代起,在《南音》、《革新》、《第一線》、《臺灣文藝》等雜誌,以及《臺灣新民報》、《臺灣新聞》、《東亞新聞》、《臺南新報》等報紙發表關於臺灣歌謠、諺語、謎語、故事等文章。
1934 年加入「大溪革新會」,主編《革新》雜誌。1936 年(昭和 11 年)將多年蒐集的民間文學成果編輯成歌謠和故事兩大類,由臺灣文藝協會出版《臺灣民間文學集》,撰文作者為朱鋒、守愚、黃石輝、賴和、愁洞、黃得時及李獻璋等人。這本選集清楚確立了臺灣的民族性,記錄下臺灣的風土民俗、語言流變,其中〈陳大憨〉、〈過年緣起〉等幾篇是關於大溪的故事,可一窺先民的生活與想像。李獻璋另著有《臺灣小說選》、《福建語讀本》、《福建語法序說》、《媽祖信仰研究》,終其一生都為民俗學、民間文學效力。
代表作品有《臺灣民間文學集》、《臺灣小說選》、《福建語讀本》、《福建語法序說》、《媽祖信仰の研究》等
寫作年表
著作資源
- 最後更新:2025/07/24
- 瀏覽次數:5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