按 Enter 到主內容區
上方圖片
:::

桃園文學作家

林摶秋

  • 出身地桃園市, 鶯歌區
  • 居住地桃園市, 鶯歌區

林摶秋(1920年10月6日—1998年4月4日),台灣桃園區人,劇作家、舞臺曁電影導演、實業家。明治大學政治經濟科畢業。大學時代加入校園演劇社團,同時結合桃園地方青年組織「雙葉會」鑽研演劇。 不論是台灣新劇或是戰後台灣台語電影,林搏秋為台灣帶來最新的技術與思潮,為該領域奠定厚實的基礎。 一生發表過劇作14種,執導電影5部,電影劇本十餘種。代表電影作品有《阿三哥出馬》、《嘆煙花》、《錯戀》等。 代表作品:《奧山の社》(《深山的部落》《閹雞》《高砂館》《地熱》《從山上看街市的燈火》

圖片1:林摶秋

作家小傳

臺灣桃園人。劇作家、舞臺曁電影導演、實業家。明治大學政治經濟科畢業。大學時代加入校園演劇社團,同時結合桃園地方青年組織「雙葉會」鑽研演劇。

1942年大學畢業前後,先進入東寶電影公司參與電影攝製工作,後加入以「新喜劇運動」聞名於日本演劇史的紅磨坊(ムーラン·ルージュ)新宿座文藝部,為東京劇壇首位臺灣出身的劇作家。1943年返臺後,擔任臺灣演劇協會的演劇指導員,同時與王井泉、張文環等人成立「厚生演劇研究會」,編導推出《閹雞》、《高砂館》等劇,締造「臺灣新劇運動的黎明」。戰後1946年成立「人劇座」劇團,公演後不久即因政治局勢動盪而離開藝文界,返鄉務礦。1957年成立玉峯影業公司,興建湖山製片廠,規模獨步全臺。玉峯電影攝製嚴謹,採非營利方式作育電影人才,更屬臺灣電影史上僅見。1965年攝製完成電影《六個嫌疑犯》後未做上映,轉移重心往製造業發展,自此不再涉足文化事業。1998年因心臟衰竭病逝於臺北。

林摶秋在1940—1960年代投入演劇與電影事業之際,持續創作劇本不輟,晚年亦重返案頭第三度改編《閹雞》。一生創作的劇本主要採日文與臺文書寫,今存舞臺劇劇本6部以及電影劇本17部,悉數收於《林摶秋全集》。


就學期間曾進入日本東寶影業,擔任導演助理,深植製片事業基礎;畢業後加入東京紅磨坊劇團。日治至戰後初期以新劇劇本創作與導演為主,之後成立「玉峯影業公司」及創設「湖山製片廠」,投身電影業。著有劇本《奧山の社》、《閹雞》、《高砂館》、《地熱》等;執導電影《阿三哥出馬》、《嘆煙花》、《錯戀》、《五月十三傷心夜》等,被《東京新聞》譽為「臺灣本島人第一位劇作家」,為戰後臺灣臺語電影及戲劇發展奠定厚實的基礎。

上一筆
下一筆

寫作年表

  • 1942年 加入新宿地區以倡導「新喜劇運動」聞名的紅磨坊劇團(ムーラン.ルージュ)文藝部,年底發表舞台劇處女作《深山的部落》(奧山の社),為東京劇壇首位殖民地臺灣出身的劇作家。
  • 1942年 12月以「谷中北六」筆名發表的劇作《陣頭指揮》首演,遭現場審查的特高警察認為有鼓動階級抗爭之嫌而被羈押一夜,該劇禁演。
  • 1943年 4月與王井泉、張文環、呂赫若、呂泉生等人合組「厚生演劇研究會」並主持編導部門
  • 1943年 9月推出《閹雞(前篇)》、《高砂館》等劇
  • 1946年 成立「人劇座」劇團
  • 1957年 創建湖山電影製片廠與玉峰影業公司攝製臺語電影,以辦學之精神作育電影人才
上一筆
下一筆

著作資源

  • 最後更新:2025/03/19
  • 瀏覽次數:42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