按 Enter 到主內容區
上方圖片
:::

空間介紹

(4/16範例二)特展:桃園當代飲食文化特展

  • 發布單位:桃園文化局
  • 發布日期:2025/04/16
(4/16範例二)特展:桃園當代飲食文化特展
(4/16範例二)特展:桃園當代飲食文化特展

桃園地區自清代起開始吸引海內外移民落腳,發展至今匯聚了原住民族、客家、閩南、馬祖移民、眷村居民、新住民等不同族群,這座城市的人口仍持續擴張中。多元族裔在一塊地方共同生活,使桃園宛若臺灣社會的縮影。各族裔群體隨著遷徙帶來的食材與料理,也造就桃園繁複且多層次的跨文化飲食特色。本展期望在桃園地區多元族群的常民飲食內涵之外,亦從「空間」和「人」兩個面向,討論桃園脈絡下的「道地的地方」,凸顯出桃園在多元之下的「混融」型態。透過飲食內容(吃什麼?食物怎麼來?)、烹煮及食用方式(怎麼煮?怎麼吃?)、飲食習慣(為什麼吃?何時吃?)等提問,開啟對於桃園多元飲食文化的探究,進而理解庶民餐桌、在地飯館及新穎餐食之間的共存的新關係,以凝聚桃園人的共同記憶和集體想像。

展區介紹:A區-物產尋味.桃園飲食溯源B區-共食餐桌.家傳的家常滋味C區-飄香現場.新風土,新道地D區-落地深耕.新食代的傳承E區-桃饕引路.書寫美味記憶


特展空間圖A區-物產尋味.桃園飲食溯源B區-共食餐桌.家傳的家常滋味C區-飄香現場.新風土,新道地D區-落地深耕.新食代的傳承E區-桃饕引路.書寫美味記憶測試圓形感應區

A區 物產尋味.桃園飲食溯源

認識桃園的自然環境及應運而生的農  林漁牧物產,了解桃園飲食的根基。

B區 共食餐桌.家傳的家常滋味

藉由桃園主要六大族群(原住民族、客、眷村居民、馬祖移民、閩、新住民與移工),認識不同族群的日常飲食及家族記憶。

  • B-1區:瑞興國宅裡,阿美族人的山海餐桌
  • B-2區:楊梅山城裡,客家餐桌的四炆四炒
  • B-3區:馬祖新村裡,舊時眷村的經典滋味
  • B-4區:八德社區裡,以老酒和海風調味的馬祖菜
  • B-5區:蘆竹小鎮裡,閩南人家的尋常巧味
  • B-6區:桃園車站後,解鄉愁的一條街

C區 飄香現場.新風土,新道地

C區 飄香現場

透過具代表性的地方景觀與飲食內涵,認識桃園飲食文化中獨特的混融性。

  • C-1區:忠貞市場,打開異國的味蕾!
  • C-2區:永安漁港,品嚐海陸好味緒!
  • C-3區:大溪河岸,取自大地的野蔬宴!

D區 落地深耕.新食代的傳承

介紹桃園青年打造的新型態餐食店家,認識當代桃園的飲食生活。

  • D-1區:傳統手藝・異域新生
  • D-2區:取之茶香・用之茶鄉
  • D-3區:待客如親・鹹甜好味
  • D-4區:東西交融・烹煮新意
  • D-5區:洗米做粿・炊蒸記憶

E區 桃饕引路.書寫美味記憶

認識桃園飲食文學作品的行文特色,引導觀眾書寫桃園飲食相關記憶。

相關照片

上一筆
下一筆
  • 最後更新:2025/07/08
  • 瀏覽次數:33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