按 Enter 到主內容區
上方圖片
:::

桃園作家作品

滇味到龍岡

作品說明

焦桐,《滇味到龍岡》(新北市,二魚文化,2013)。

作者:葉振富


1949至1954年間,第二次國共內戰時,國民黨政府節節敗退並退守到臺灣,但有支千餘人不願向共軍投降的軍隊流亡至緬甸北部。1953至1954年,這些孤軍連同一群無法忍受中共與緬甸政府壓迫的少數民族,共6千多人撤退至臺灣並多被安置於新建的龍岡忠貞新村,使桃園龍潭、中壢龍岡一帶形成獨特的雲南生活文化圈,雲南料理餐廳、美食小吃也逐漸興盛,如位於忠貞市場的米干、米線、粑粑絲、破酥包、豌豆粉、乳扇,成為美食集散地。

作者焦桐以飲食面向出版多本書籍,透過文字玩味美食,同時從書寫與編輯當中摸索飲食文學多元的可能性。通常以「臺灣」為標的進行飲食文學書寫的焦桐,此次聚焦於桃園龍岡,並以菜色為散文標題,透過食物帶出地方遷徙的故事與情感。


飲食是最能體現文化的環節部份,有深層的文化底蘊,才有豐富的美食菜肴。

龍岡的滇緬料理是一種戰爭食物,乃當年滇緬邊區忠貞部隊遷臺所帶來,這支「雲南反共救國軍」及後裔多數被安置在龍岡,駐紮,營生,經過一甲子歲月,形成獨特的飲食文化,透露孤軍歷史,流離,動盪的滋味。

龍岡的滇味,不但是桃園縣致力保留的資產,也是在地人與外地人,能夠一起享受、品嚐的舌尖故事饗宴。


本書重點

本書以桃園在地眷村菜為引,透過一篇篇的飲食風景,加入深層文字底蘊,為讀者娓娓道來民族遷徙的文化故事。

相關作品

  • 最後更新:2025/03/11
  • 瀏覽次數:33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