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數位典藏資源
桃園的前世今生—林央敏訪談整理
- 發布單位:桃園文化局
- 發布日期:2025/01/01

作者/所有權人 | 桃園市政府文化局 |
---|---|
物件名稱 | 桃園的前世今生—林央敏訪談整理 |
主題分類 | 人物 |
物件類型 | 文件 |
物件所在地 | 桃園 |
所有權人 單位聯繫方式 授權條件 | 所有權人:桃園市政府文化局 單位聯繫方式:(03)3322592 授權條件:創用 CC-BY-NC 3.0TW |
物件詮釋 | 「桃園文學館展示資源調查研究案」為深入理解桃園作家對於桃園文學、桃園文學館的想望,因此在本案訪問五位桃園作家。本案 2023 年 11 月 28 日採訪桃園作家林央敏,訪談地點為作家住宅。 以桃園文學史為主軸,完成《桃園文學的前世今生》一書的作家林央敏,奠基了在地文學史的基礎研究。提倡母語文學的林央敏,不僅僅注重閩南語、客語等多數臺灣人的母語,更在本次訪談中強調,對於桃園文學館來說,無論是原住民族、新移工移民的文學皆有展覽、典藏的重要性。 |
採訪時間:2023.11.28/採訪地點:林央敏住宅
桃園記憶: 中壢事件
林央敏,嘉義人,曾在大溪教過書,談起對「桃園的印象」,林央敏分享了自己最深刻的桃園記憶;林央敏在成功嶺服兵役期間桃園發生了中壢事件,當時在軍中的桃園阿兵哥連夜返鄉投票,「我還聽說阿兵哥被交代作票,有一張已經蓋好的(選票),然後要把發給你投的那張空白的帶回去交。」林央敏強調這件事只是聽說,但也遇過親身經歷參與作票的桃園人,「他們自己甚至不知道那是作票!」談笑間,林央敏表示這件事給他很大的震撼與啟發:「因為國民黨輸太多,所以幾乎是全面作票了,才引起中壢事件。這個事件很大,服兵役時聽他們桃園回來的講,就特別關心特別好奇,也開始聽外國的報導,發現怎麼跟臺灣的報紙寫的不一樣?」此後,林央敏對臺灣的政治有了更深刻的觀察和思考,也更加關心社會、政治與人民的生活。
在桃園居住 40 年,林央敏看著桃園縣變成桃園市,他簡述這些年來桃園的變化:「當時覺得桃園雖然是在臺北隔壁,但相較之下比較農村,幾年後,隨著傳統產業工業區林立,桃園人口也大量發展起來;長期下來,就變成各種建設沒有同步發展。」桃園都市化的過程中,人口膨脹,房子變多,交通設備以及其他公共設施卻沒有同步更新,導致街道與市容都變得擁擠;另一方面,林央敏提及桃園的文化產業也一直處於停滯狀態,使得有很長的時間,外縣市對桃園的印象還是文化沙漠。
重拾歲月: 母語教育從家庭做起
林央敏在 1980 年代提倡母語文學,推行臺語文學運動,同時也邀請客家、原住民的朋友重視自己的語言,並用母語來創作,許多人在文學運動的氛圍中,開始自己創作,「桃園的是作品雖然不是很多,但至少也有一些氣候了」,林央敏說道,這些人之中,有兩位令他印象深刻的作家,一位是杜潘芳格,已經去世了。杜潘芳格受到母語運動啟發,開始用客語創作;另一位主要是以改寫傳統民間故事為主,但也有創作出書的作家林立。
面對現代母語的流失,林央敏認為母語還是要從家庭裡開始,他分享自己的教學經驗:「我孩子出生都聽臺語講臺語,幼稚園回來以後就改用華語了,因為幼稚園沒有那種母語意識,所以孩子就習慣了。他用華語講,我說聽不懂,他就要改成用臺語跟我講啊。那有的時候他臺語還沒有講的很順,我就會用臺語反問他的問題,讓他去聽然後熟悉就會說了。久了,他們自然就會講臺語了。」至於母語文學創作,林央敏鼓勵想嘗試的年輕人,先從學習語言開始,把語言講得流暢後再更上一層樓,多讀母語文學作品,最後才是寫作。林央敏建議可以透過寫日記的方式練習,「你要創作文學作品,要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練習,才有可能寫的好啊,大家都是這樣的過程」,林央敏最後鼓勵大家,寫作唯有經過扎實的練習,才能慢慢的寫的更多更長。
桃園文學的今生使命: 建構桃園文學館
在桃園文學館完工之前,林央敏爬梳桃園文學史,寫成《桃園文學的前世今生》。「當時桃園文學館還沒有蓋,如果我們先有一本桃園文學史出來,對未來的營運或展覽都會有幫助」林央敏解釋,近年來桃園已經累績了許多重要的作家和作品,數量也不會輸給其他縣市,於是希望能在文學館之前,先有一本桃園文學史,當作文學館之後的依循。
不過,林央敏表示撰寫文學史是「臨危受命」,沒有多餘的人力、資源與時間,不敢用文學史自居,才想了《桃園文學的前世今生》這個名字,把桃園文學史當作副標。由於編寫的時間緊迫,林央敏自認內容比起其他縣市的文學史可能不夠詳細,但研究態度和研究範圍是謹慎且全面的,還是有能力成為文學館常設展的內容依據,「我是建議有一個桃園文學史或文學發展的常設展,無論外地人還是本地人都可以參觀,用幾個小時的時間了解桃園幾百年前以來的文學的發展」,讓民眾對民間文學發展有初步的認識,再搭配其他的主題展;另外,林央敏也提醒文學館不能忽視文學活動的重要性,像是文學教育性質的演講、文學閱讀、長期的寫作班等,同時他也期望這些活動能與其他縣市有所交流,讓更多市民朋友有機會親近文學,並挖掘出喜歡文學、對文學有興趣或是有文學天賦的創作人才。最後,林央敏總結文學館的六大使命:收藏保存、研究、展覽、發揚、開講座,以及開發自己的文創產業。
除此之外,他對原住民與新住民的典藏也有所提點:「原住民就用原住民的題材寫故事,可以是在桃園這個環境裡面族群的傳說故事,然後用他們的族語寫,再用中文翻譯」他強調必須是原汁原味,才有展覽與典藏的價值,至於新移民的典藏,則需要有條件的篩選,「必須是在臺灣新創作的,不是在原本國家創作的,那才屬於我們的範圍」同時林央敏也認為新住民不會是目前最迫切的問題,因為臺灣本土的展覽都還沒有做出來,而後他也提及新住民會有的族群認同問題,「有時候他們也不見得承認自己是桃園人、臺灣人,但如果要展覽,我們都給予最大的尊重。」林央敏說道。
top
後記: 桃園文學館的目標建議
- 桃園文學史的常設展,再搭配主題展。
- 收藏保存、研究、展覽、發揚、開講座、文創產業皆為文學館功能。
- 文學教育性講座可以與其他縣市有所交流。
相關連結
相關附件
- 02_桃園的前世今生—林央敏訪談整理pdf 下載:8次
相關照片
- 最後更新:2025/03/13
- 瀏覽次數:7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