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創立歷程
創立歷程-桃園文學館建造起源
- 發布單位:桃園文化局
- 發布日期:2025/02/12

2017年10月18日,桃園市文化局前圖書館長蔡志揚發函邀集四位文學創作者:林文義、林央敏、陳夏民、陳銘磻與當地里長、圖書館同仁等,於桃園市立圖書館桃園分館會議室召開「桃園文學館籌備諮詢會」,正式傳達:桃園市即將建造一座文學大院。
這是一項為推動桃園文學寫作與出版、展現文學作家生平及其創作歷程、聯繫在地文史、建立文學交流平台、呈現桃園文學發展景況,期能作為指標性文化窗口而建造的文學基地。
桃園身為國門之都,設館本意即以踐行「文學博物館」為主要標的,採行國際性、全國性、桃園文學特性作為展覽演繹概念,完備履行深耕台灣文學、關懷閱讀與出版發展、促進文學教育、推廣民眾熱愛文學為願景,活用館舍執行創意展覽、延聘知名學者專題講座、典藏作家文物、文資蒐集、整合文學資訊、建置文學網站等多樣內涵,豐富文學展場,以及樹立作家創作典範,用為持續擴張桃園文學的獨特風采。
籌備會議確立文學館定期舉辦文學家作品常設展、特展、策展講座、藝文演出、新書發表、學術研討、開啟全民寫作班、結合廠商製作各類文學商品、文學咖啡等,以名符其實的文學博物館精心致思營運。
2018年初,圖書館銜命成立文學館建物興建工程設計審查小組,延聘李乾朗、余德銓、林光美、林明美、陳銘磻五位委員,共同參與館舍設計審查作業,提出強化文學博物館概念的真知灼見,供中原大學建築設計研究所所長黃承令所屬事務所設計監造。
取名「桃園文學館」,館舍興建之初,除了面對及處理土地所有權等繁複事務,又逢COVID-19疫情持續升溫影響,導致動工時辰一再延宕。為求盡善盡好,妥成未來文學重鎮,審查小組與監造團隊利用疫情嚴重期間,經委員多次討論、議決,再次審慎修整設計藍圖,最終出爐完成一幢主體RC構造的地上四層樓建物,一幢鋼構日式建物,外圍賦以花樹庭園,結合光影、歷史,成就為美學與文學對話的意象空間。
時至2022年4月7日,文學館終由市府團隊,時任市長鄭文燦、文化局長莊秀美、圖書館長姚敦明等人連袂主持動土施工儀式,建築設計師黃承令簡報,作家林文義、林央敏、許水富、賴文誠、陳銘磻等人觀禮。
坐落桃園區忠孝街,鄰近東門國小,基地面積653平方公尺,總經費1億2040萬元,建築宏敞氣派,設計雅致意趣的桃園文學館,終於2024年完成內外整合工程,2025年夏日順利竣工,經由招標委託專業團隊營運,市長張善政、文化局長邱正生、副局長唐連成等人揭館啟用,再替桃園添增一塊鮮明粲粲的文學地景。
這是桃園市晉身台灣第六都,繼市立圖書館新總館落成,市民譬喻具足秀逸氣質的圖書總館後,再一個彰顯年輕、深度、豐饒,竟成典雅與現代並陳,優質文學館的又一進化象徵。
(撰文/ 陳銘磻/ 作家)
相關照片
- 最後更新:2025/07/31
- 瀏覽次數:16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