是近年很活躍的女作家,曾獲得青年詩人獎、金車現代詩優選,她的作品「敘利亞男孩」,寫道能「呼吸」代表活命、「哭泣」代表傷心的難民,帶有悲天憫人的情懷。 2021年,作品《敘利亞男孩》被林央敏《桃園文學百...
中國河北青縣(即今滄縣)人,1950年來臺。 來臺後在軍中服役多年,曾任《軍民一家》雜誌主編及「軍友社」專員。現已退休。 創作文類包括新詩、散文和小說。他的詩語言明亮,意象稠密,深得藝術之奧秘;並以極...
是一位詩人,為1930年「磋玉吟社」創始人之一(梁盛文、劉世富、古清雲);另曾為「以文吟社」社員之一,1941年參與「以文吟社」創立二十週年紀念擊缽吟會。 中壢「耐園」為宋屋庄梁姓客家宗族梁盛文的居所...
是一位教育家,曾任教於楊梅公學校。熱心於地方事務,曾擔任保正。 為「以文吟社」留存作品最多之社員。作品以古典詩詞為主,內容多為描寫地方風土人情和抒發個人情懷。自幼學習漢文,並喜愛詩詞創作,他與桃園地區...
桃澗堡後寮庄(現中壢)人。 是一位教育家,曾擔任中壢公學校訓導。1937年擔任「以文吟社」第二任社長,對漢詩的創作和推廣有重要的貢獻。 結集成冊的古典詩作品:朱傳明《放園詩文雜存》... ...
黃守謙(1871-1927),字式垣,桃園中埔里人。為1911 年「桃園吟社」創始人之一。 幼入書房讀書,文理學識蔚然可觀。弱冠設塾授課,尤精通於詩學。日治後,入國語學校師範部就讀,後任教於桃園公學校...
一九七○年創作至今,文學半世紀人生。 著有散文集:《遺事八帖》等44冊、小說集《革命家的夜間生活》等6冊、新詩集:《旅人與戀人》等3冊。近期以臺灣歷史漫畫作題,印行聯經版:《逆風之島》、爾雅版日記書:...
從小在大溪長大的陳俊華,於2011年出版《遶境》兒童繪本,將創作內容鎖定大溪普濟堂每年農曆6月24日關聖帝君誕辰的廟會活動,其在日治時期被列為臺灣三大廟會之一,仔細的文化紀錄背後,更包含了大溪人的兒時...
林摶秋(1920年10月6日—1998年4月4日),台灣桃園區人,劇作家、舞臺曁電影導演、實業家。明治大學政治經濟科畢業。大學時代加入校園演劇社團,同時結合桃園地方青年組織「雙葉會」鑽研演劇。 不論是...
徐正平(1936-2018)《小白沙遊記》為臺灣科學童話第一人。 筆名徐行,出生於桃園縣新屋鄉,畢業於新竹師範學校,歷任桃園多所國小校長。除了竭盡心力參與兒童文學推廣,並積極投身兒童文學創作,卓然有成...
焦桐(1956年—),本名葉振富,生於臺灣高雄市,中國文化大學戲劇系畢業,中國文化大學藝術所碩士,輔仁大學比較文學所博士班肆業。曾任教輔仁大學、中央大學;又曾任《商工日報》副刊編輯、《文訊》雜誌主編、...
童真(1928-2018):籍貫浙江慈溪,上海聖芳濟學院畢業。1947 年8 月來臺。1952年投身寫作,創作以小說爲主,內容多取材於五○至七○年代嬗變中的臺灣現實社會,文筆輕逸細膩,人物刻畫深入透徹...
匡若霞創作文類有散文和小說。她的風格傾向於自然寫實,從敘事、寫景、懷人、憶物中,以淡雅之筆觸,滿溢愛與深情,充滿對人間的關懷。著有散文集《青葉集》、《歲月履痕》、《心靈剎那》、《桃源此去有歸路》、《時...
呂鷹揚曾為「崁津詩會」的發起人之一,以及日治時期「桃園吟社」的社長。 日治後,於明治二十八年(1895)任桃園廳參事、授佩紳章,明治三十二年(1899)任大溪街長,明治三十六年(1903)創設桃園輕便...
字少青,原籍福建汀州,其祖以經商來臺,家於中壢新街。擅文藝,漢學基礎深厚,光緒18年(1892)考取秀才,明治32至42年(1899-1909)間曾任中壢公學校教師。晚年於家設「漱芳書社」授讀傳授漢文...